2005/08/06 | 久违《榴莲飘飘》
类别(E影音) | 评论(6) | 阅读(876) | 发表于 00:35


总觉追求不到的东西最好
当终于获得的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一直渴望翻过眼前的山去看山后面有什么
等过去才发现,原来山后面是又一座山
  
  2000年11月出的电影,灰色情节,迥异的两地生活,独身在外的冷暖自知、强颜欢笑和有苦难言!2002年5月那段苦涩和惆怅的日子里第一次被这部片子所打动,随后的这几年里时常会想起电影里头那些让人深省和触动心弦的场景,仿佛久远飘扬的旋律仍在耳边想起,那是一种意境,一段生活的感怀,受伤心灵的回归……
  久违《榴莲飘飘》,确切的说应该是它的电影原声音乐,人说网络的资源是无穷的,但这几年来每当在百度上搜索“榴莲飘飘”时,搜索到的链接依旧是影片的下载、影评……比影片生命力更长久的电影原声音乐呢?直到前些日子,再次搜索时找到了这条信息,终于知道原来是有原声带发行的,而且DVD热力影迷会(这个网站很不错,尤其还有电影原声的FTP下载)的碟迷们收藏有这张碟。真是天大的消息啊,于是注册热力论坛,和“原声·音乐”栏目的两位版主ET@太空漫游、steam信息联系(他俩都收藏有这张碟),几次的信息中他们都热情的回复并答应转录给我,后来是8月3日晚steam和我联上QQ,把转好的歌曲文件传送给我,但第一次转得不好,有爆音,于是他不厌其烦的马上重新转录又发给我,等到弄好是已经是第二天的零点!当我终于听到久违的音乐的时候,想对DVD热力影迷会的两位版主ET@太空漫游、steam说声“真诚可贵,谢谢你们!!!”
  这张2001年在日本出版电影原声,漂洋过海,几经转折,终于有缘相见……感慨啊!
介绍byET@太空漫游

▲ DURIAN DURIAN《榴莲飘飘》(2000/香港)电影原声OST CD
〖 日本版 – 纸板Digipak包装CD:Rambling唱片公司2001年发行 〗 @ 【 纯原包Z㊣版YLJ CD 】
@ 作曲:林华全(Lam Wah Chuen)
■ 《榴梿飘飘》OST CD内,前13首为《榴梿飘飘》的电影配乐和插曲,包括主题曲「你我他她」的三个版本——电影版歌曲、原味版歌曲(林华全作曲编曲、导演陈果作词,均由向丽演唱)和纯音乐版,而收录在CD里的「爵士京剧」(第四首)就有着出人意表的惊喜。
另外,这张原声CD最后还特别收录了导演陈果“香港三部曲”的主题曲(CD第14~16首):《香港制造》(配乐师林华全亲自演唱)、《去年烟花特别多》(导演陈果和演职员合唱)和《细路详》(配乐师林华全亲自演唱),绝对值得欣赏与推荐。
@ 《榴梿飘飘》是香港导演陈果的“妓女三部曲”的首部(陈果的主要作品有1997年的《香港制造》、1998年的《去年烟花特别多》、1999年的《细路祥》、2000年的《榴梿飘飘》,2001年的《香港有个好莱坞》等),由秦海璐和麦惠芬主演。《榴梿飘飘》曾入选2000年57届威尼斯电影节竞逐金狮奖,秦海璐亦以本片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和最佳女主角奖。END
  专辑里的音乐都很耐听,比较喜欢轻缓的那些。Steam转给我的是192kb/s的wma格式音乐文件,效果不错。由于空间问题不便于提供下载了,喜欢的Blog友可以和我联系!
  本文最后贴出《榴莲飘飘》的两篇文章

现代社会的双城记—《榴莲飘飘》

  《榴莲飘飘》这部片子是香港导演陈果继“香港三部曲”后推出的新片,也是所谓“妓女三部曲”的第一部。这是一部写实类别的电影,而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因为片子的纪实类型,所以剧情也相对简单:前半段主要讲牡丹江女孩秦燕利用香港双程签证三个月时间到 旺角做小姐(所谓北姑)拼命挣钱,并在这期间认识了深圳去的小女孩小芬;后半段讲了小燕回家后的一些日常活动。在我们看来,就像把小燕她生命中的经历截取了一段,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完全片,所有的体会都是从影片名开始的。应该说片名这里面运用了两个象征的方法:“榴莲”是东南亚特有的热带水果,有“水果之王”之称,这里用来借代香港;而“飘飘”则是形容北方的大雪,是北方特有的自然现象,用来借代牡丹江市。由此把两者延伸出去,就是对我们主人公来说,在物资上丰厚的南方和精神上丰厚的北方这两个分裂的中心。小燕为了挣钱,要到南方卖身,但这是一种麻木或者说是迫不得已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在前半段看到的多是灰暗、沉郁而且对白不多的场景。而小燕在这座物欲横流的城市里就是机械式的重复:吃饭、接客、睡觉,甚至连吃饭和接客都是一套重复的方式。我们可以窥视到她一天的行踪,却看不到她半点的心理活动,她所有的目的就是一个:钱。这时候,人的身与心是互相脱离了的。当然,小燕在经过这近似疯狂的三个月后,终于赚到了一小笔钱。
  影片后半部分是小燕回家了,而自然与个人的面貌大为改变。这里是她熟悉的地方,尽管不很发达美丽,却拥有着回忆的甜蜜。在这儿有自己的父母、丈夫、亲戚、同学、朋友,与人能有说有笑,有共同的语言,有豪爽的风俗,有无可比拟的快乐。尽管在这挣钱不容易,生活条件不高,但人却是轻松愉快的。由此我们清晰地发现,影片已经把一个社会解构成二元对立的两个极点,分别以南方和北方两个城市为代表。它们之间这种不可调和的斥力,使一批又一批的人奔波于“双城”之间。如影片中歌词唱的:“他为什么要挣钱,他为什么要花钱,你为什么要吃饭,你为什么要睡觉,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想说。“人在这种生存的困境下受本能奴役驱使,并无过多可言。
  如果以上是从影片整体结构深层次地对社会抽象离析的话,那么就故事本身也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物的一种关怀和辩护。无论小燕还是小芬她们都可以算是很下层的普通人,她们的工作也很低微。但是,就像榴莲,虽然味道臭样子怪,吃起来却香郁而且营养丰富。人若是没有适当的原因,是不会出卖自己的。小燕并不是那种自甘堕落的人,她学的是京剧艺术,又结了婚,按理说应该两个人平平凡凡地过日子,可生活并不能设想。当她因丈夫白小名搞艺术而收入很少,就到南方挣钱、跟丈夫离婚,这当中并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当人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现实的伦理法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讽。何况从小燕在香港小巷练习京剧动作和影片末尾上台演出,我们确信她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但是她学舞蹈的表妹和包括她前夫的三个同学最终却以她为榜样也南下谋生计去了。结果如何,望着火车的远去,,我们可以设想得出,但是我们却无从得知。
  在影片当中还有不少的场景也是很有“蕴“味的。首先是洗澡这一有着极大隐私性质的事件。在小旅馆为客人冲凉是小燕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私人的空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隐藏得最深的她,她的话语只有:服务好,小费就多给点啦!当场景转移到她家乡那北方的公共大澡堂时,我们看到仍然系着平安红腰绳的她,但是她在这个最无隐私的地方却展现出一种最真实自然,特别是在澡池里哼着京剧唱段的时候。这跟我们日常的逻辑是相碰撞的,也就造成了一种尖锐化的效果。
  其次是镜子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镜子在室内起着一种令空间感更加开阔的作用,而在影片中,镜子却让我们感到她生活区域更加的狭小,更加被压缩。当镜子中有人走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成倍的眼花缭乱。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虚幻的空间里更加局促和隔阂了。镜子里的虚实角度有时总使我们有一种不习惯,但久之以后,似乎我们的认知也就接受了这么一个角度来观察她的生活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阿芬从深圳给小燕寄来了一个大榴莲,当小燕把信读完之时,也就是把全剧烘起到一个最高潮之时。借助阿芬的话语,我们才把前面的种种伏笔引申成为对小燕行为的一种诠释:她在南方出卖自己正是为了在另一个地方获得他人的尊重。在经过南方那段生活以后,小燕似乎成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边缘人,见证了自己的命运,也作为了同时代同层次人们的见证。当她在一个晚上看着自己用身体和尊严换回来的储蓄帐户上花去了两千块时,那种滋味在我们心头久久萦绕不去。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来观察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以一种纪实的手法来向我们展示一种现代社会的精神状况。使我们在欣赏之余也会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南北经济文化状况作出一个深深的思考,或许,摄影机才是社会历史的无声的记录者吧!

《榴莲飘飘》——一个奇妙的电影之旅

  榴莲,人称水果之王,盛产于东南亚。因其味道犹如腐肉,有的人敬而远之,有的人却视若珍品。影片《榴莲飘飘》是香港著名独立导演陈果的第6部电影,也是其“妓女三部曲”的第一部。  
  上部:
  随着萨克司舒缓悠远的音乐,影片从维多利亚湾的远景和一口东北话的女声独白开始。
  “我的家就住在一条大江边上,小时侯,我每天都经过这条江,到对面的学校去上课。
  原来香港也有一条大海,每天人来人往的,都要到对岸去工作。
  在这儿,无论是什么季节都可以坐船或者是坐车,但我们那儿就不大一样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坐船,可是一到冬天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坐车,或者走路。”  
  陈果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从小芬一家如何非法进入香港开始说起。在一条冗长破旧的巷子里,小芬和她的母亲依靠洗碗为生。小芬的父亲是个残疾人,以前总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倒腾小买卖,全家港后,他不再两地奔波。而作为黑户,他们也愿意就这么一直躲藏下去。
  小芬每天在小巷里洗碗,每天都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穿过巷子,身后跟着一个蛊惑仔。
  这个女子就是阿燕,她来自东北的牡丹江,用双程证来香港做短期妓女。
  阿燕每天穿梭在各种酒店、茶餐厅、马槛之间,她所要做的就是:冲凉——接客——冲凉,再冲凉——再接客——再冲凉。
  陈果用一贯的记录手法,将一个群体简单的生存逻辑展示在观众面前,随着肩扛的镜头和摇晃的画面,很多人看到这里开始迷糊,而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陈果的叙事陷阱。
  影片的钥匙出现在阿燕的跟班——一个小蛊惑仔被人用榴莲偷袭。
  阿燕因为害怕警察而不敢报警,而小芬的母亲因为同样的尴尬处境也不敢报警,在冗长的巷子里,蛊惑仔昏死在地上,一个硕大的榴莲静静躺在那里。
  这是影片第一次出现榴莲,榴莲因此而成为某种象征。
  影片这时出现一幕很经典的画面:在一片黑背景下,站在巷子口的阿燕,忽然开始压腿,展体,并做出各种功底不凡的京戏身法。
  而后,那个蛊惑仔为了找到凶手,拎了一个大榴莲来到小芬家,并当街敲开榴莲。榴莲的香味引起了小芬父亲的注意,她在小芬生日那天也买了一个榴莲,这样小芬也第一次品尝了榴莲的恶臭与香甜。
  不间断陪客人冲凉浸泡,使小燕的皮肤出现脱皮和溃烂,一方面她要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她要随时躲过警察的盘查。
  影片上半部基本上采用了肩扛拍摄,远距离、长镜头、追拍、晃镜,跳跃的画面、灰暗的色彩和遮掩式构图,在罗琦极富穿透力的歌声里,近似MTV的拍摄手法,描述了阿燕动荡不安的生活:经常被打断的进餐,不断的洗浴,各种各样的客人,对不同客人变换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口音。在阿燕被不断的罗列的生活背后,她一直都试图要抹杀什么,她想告诉自己:她只是一个过客,离开这里,她就想彻底忘记一切。
  三个月的双程证期很快就要到了,小燕蹲在地上帮小芬洗碗,告诉她自己要走了,她给小芬留了家乡的地址,希望小芬有空给她写信。
  阿燕最后离港的那天,一天接了38个客人,用阿燕的话说“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吉尼斯”。
下部:
  东北,牡丹江,冰天雪地。
  一辆用塑料围着的小三轮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阿燕回到了的家乡。
  阿燕低价租掉了以前生活过的房子。以为阿燕做生意发了财的父母则张罗着让阿燕摆酒席请客吃饭。小燕的学舞蹈的表妹希望小燕带她去深圳发展,阿燕没有答应。
  阿燕一面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意,一面忙着与同窗八年的丈夫小名离婚。这时,远在香港的姐妹打来电话,怂恿小燕回去重操旧业,继续发财。  
  看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陈果——一个香港导演,将中国北方土地的诸多变迁把握的如此透彻。他并没有流于表面的猎奇,而是将触角直接放到了土地的深处。应该说,陈果对于中国北方的表达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阿燕和几个童年伙伴回到戏校,看着多少年一成不变的练功房,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起过去,透过模糊的窗玻璃,几个翻腾的身影,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充满艰苦和梦想的岁月。
  站在铁轨旁边,小名和阿燕他们大声唱着换了歌词的《婚礼进行曲》和“原始社会好”。这是影片最具幽默的一幕,几个年轻人大声歌唱,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阿燕终于离了婚,并更换了手机号。春节之后,她收到一个邮包,打开后,是一个榴莲。这是小芬从南方寄来的,小芬在信中说,他们一家已经被遣送回深圳,但她很高兴,因为又回到了家乡。
  阿燕和伙伴们在餐馆里奋力切开榴莲,闻到是一股刺鼻的气息。  
  小名三个人组建了一支现代歌舞队,登上驶向远方的列车。阿燕去歌舞团找表妹,得知表妹已经去了深圳。经过了诸多的人世更迭,阿燕站在纷飞的雪地上,望着天空,思绪万千。
  回到家里,她从冰箱里找到剩下来的榴莲,一个人默默吃了起来。
  在影片的结尾,阿燕再次登上舞台,水袖挥舞,表演起了《天女散花》。  
  影片的下半部基本上都是架摄的,手法平实,构图讲究,跳跃不安的画面被稳定的图象替代,很多大视角和摇臂都充分展示了北方固有的粗旷和辽阔。特别是影片在最后阶段,几副近乎完美的画面很好补充了观众的视觉疲惫。上下半场,迥异的影像,导演陈果的司马昭之心,不言而喻。呵呵
  关于榴莲
  这部影片充斥着大量冗长的记录画面和模糊不清的对白,极大阻碍了观众的阅读快感。但稍有点耐心的观众仍能从诸多纷乱的叙事中,品味如榴莲般的美妙。在这里,从影片人物阿燕本身到影片整体,榴莲的象征性具有了双重意义。
  “榴莲飘飘”就这样完成了一次从难以忍受而又回味无穷的独特电影之旅。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38]
E文字[18]
E旅行[1]
E播客[2]
E设计[6]
E摄影[9]
E影音[2]